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7-04 23:49:2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4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资改革函〔2003〕62号

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国资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各中央企业:

  自1990年以来,在原国家经贸委及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指导下,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共组织开展了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审定工作,相继审定、发布了446项国家级成果,对于推动企业加强管理,转换经营机制,丰富我国企业管理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原国家经贸委的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的职责划入国资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精神,现就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工作继续由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定委员会)主办,并委托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具体承办。主办和承办单位要按照《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广大企业的实践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加强引导,及时发布国家级成果申报重点,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标准,规范运作,保证国家级成果审定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二、各地经贸委(经委、国资委)和企业联合会(企业管理协会)要继续做好本地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审定工作和向审定委员会推荐国家级成果的工作。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对企业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指导,切实加强合作,建立联审制度或其他相互协调的工作制度,统一审定的标准,确保所审定的本地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和所推荐的国家级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三、有关全国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企业管理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做好向审定委员会推荐国家级成果的工作,对在本行业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管理创新成果,要加强指导和培育,优中选优,确保向审定委员会推荐的国家级成果能够代表本行业的先进水平。

  四、各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积极组织本企业的优秀管理成果,直接向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成果。

  五、加强对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表彰奖励工作。要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扩大成果的影响,促进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具有广泛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成果,审定委员会要及时向国资委推荐,国资委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宣传推广。对成果创造单位和成果创造人,要进行表彰,获得国家级成果的单位,可比照国家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办法,对成果创造人给予适当奖励。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三年七月一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批准 2009年7月1日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引渡条约》。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导诉制度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导诉制度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浙高法〔2007〕101号


本省各级人民法院、宁波海事法院: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导诉制度的规定(试行)》已于2007年5月18日经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66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省高院。



二OO七年五月十八日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建立导诉制度的规定(试行)


  为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落实“三项承诺”,切实加强对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合理运用法官释明权,提高案件审判和执行的质量,增强裁判的公信力,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结合我省法院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导诉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立案、审判和执行过程中,为有需求的当事人作合理的诉讼指导,释明相关法律,告知司法救助的相关规定,提示诉讼可能存在的风险,使当事人获得程序上的指引和法律上的帮助,以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和义务的一项便民制度。
  第二条 导诉遵循依法、中立、适度的原则,只能作诉讼、执行程序的引导和相关法律的释明,不得为当事人预测诉讼结果,不得涉及对事实和法律的评判,不得泄露审判机密。导诉可视情采用书面或口头方式。
  第三条 导诉涵盖诉讼的所有阶段。立案接待大厅设立导诉台或导诉窗口,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导诉。审理和执行阶段的案件承办人为本阶段导诉责任人。
  第四条 被指导人员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所有当事人。
  第五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时,对前来起诉的原告出具受理通知书及给被告送达应诉文书,均应随附诉讼指南和风险告知书。对没有聘请律师作代理人的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和被害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书面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立案审查时,对有需求的当事人应就原被告的资格、解决纠纷的途径、案由的确定、诉状的书写、诉讼请求的确定、证据的收集、程序的选择适用、诉讼费的计算及证据保全、财产保全、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先予执行的申请条件,可能败诉的后果及如何应诉等,依据相关法律条文,耐心解答当事人的咨询,并作针对性的说明。
  第七条 一审庭前准备阶段,审判人员应就举证责任的分配、举证期限的含义与后果、讼争要点的明确、当事人自己难以收集的证据可申请法院依职权调取、不出庭的后果、是否变更和追加当事人、是否反诉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取保候审的条件、有无退赃、检举等可能影响量刑的情节,就案件类型和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条文,作针对性的告知和释明。
  第八条 一审案件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对诉讼主体、案件性质、法律关系、责任分配等认识错误,诉请和答辩偏离目标,依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法院裁判结果可能与庭审诉辨情况脱离时,审判人员应作适当引导、提醒,必要时可休庭,告知其作出说明或予以补充、修正、明了。
  第九条 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在裁判前应重点作出释明:
  一、发现诉讼当事人不适格或有遗漏;
  二、原告诉讼请求不明确、不充分或相矛盾;
  三、当事人举证不充分;
  四、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效力与法院查明不符;
  五、被告应提出反诉而未提出。
  第十条 宣判时,对有需求的当事人,应就不服判决的上诉权、上诉期限、上诉费的缴纳与不及时上诉的后果等作出说明。
  第十一条 二审阶段参照一审时的相关要求执行。裁判有执行内容的,送达裁判文书时随附执行需知,书面告知如何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等内容。
  第十二条 执行立案阶段应就执行收费、执行和被执行人的权利义务、执行风险、执行流程、依法追加诉讼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等作详尽的告知。
  第十三条 执行阶段应履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一般义务,对被执行人申报、申请执行人举证、社会举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核查情况; 查找、控制、处分被执行人财产的情况;委托执行、提级执行、指定执行的事由,现执行法院及联系方式;对执行当事人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其他情况等均应专门告知。
  第十四条 申诉与申请再审阶段应告知申诉和申请再审的条件、需交的材料、限制规定、程序及法律后果。
  第十五条 立案接待大厅设立导诉台帐,记录解答咨询与诉讼指导的情况。其余阶段的导诉应先作申明,并作书面记录或在庭审笔录中反映。
  第十六条 导诉情况纳入案件质量考评体系。
  第十七条 各级法院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