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四川省社会办医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03 01:34:0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0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社会办医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社会办医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医积极性,方便群众就医,加强对社会办医的管理、监督,保护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二十一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经费自筹,利用自有人力、物力、技术力量举办的各种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统称“社会办医”,包括社团办医、私人联合办医和个体开业行医三类。
第三条 社会办医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医疗卫生事业的补充,国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集体、个人举办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群众性的卫生防病活动,保护人民健康。
第四条 县 (市、区)卫生局是主管和审批社会办医的行政执法机关,其他任何单位无权批准开业行医。
第五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个体开业行医、私人联合办医或参加社团办医。
(一)过去领有行医证,现无工作仍能继续行医者。
(二)未在国家或集体医疗单位工作的中医、西医、助产士、护士和牙科技士等。
(三)国家或集体医疗单位退休、离休的中医、西医、助产士、护士和牙科技士等。
(四)中医学徒、自学中医经国家自学考试委员会考试合格并获得士以上卫生技术职称,能独立进行诊疗工作者。
(五)在民间行医多年、群众公认,经考核,对治疗某种疾病确有一技之长者。
第六条 社会办医应有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和一定资金及相应的业务用房、医疗设备。
举办医院要有医师、护士、药剂、检验、放射等专业人员,应设有门诊 (急诊)、住院和医技等科室。诊疗场所要布局合理,有一定卫生设施,并符合卫生要求。
第七条 凡申请个体开业行医者,应持本人户籍及有关证件向所在地的县 (市、区)卫生局提出申请。凡社团举办医疗单位,需持主办单位介绍信和乡 (镇)政府 (或街道办事处)证明,向所在地的县 (市、区)卫生局申请 (包括办医地点、机构名称、主管单位和负责人、业务?
嗽弊槌桑式鹗睢⒁搅破餍怠⒎课菝婊⒖挂滴裣钅康龋R搅莆郎ノ幻朴μ逑值厍院鸵搅埔滴裉氐恪?
第八条 县 (市、区)卫生局根据申请验核证件、考察办医条件、进行必要的考试考核,审查合格后予以登记,发给开业执照或行医证。对于具有一技之长、申请专科开业者只发单科 (项)行医证。
社会办医可暂不进行工商登记,个体开业行医者要求或当地政府责成工商登记的也可登记发照。有关纳税事项按国家税法规定办理。
第九条 社会办医的开业执照或行医证是政府授权卫生局核发的合格凭证,除卫生行政部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扣缴和吊销。
社会办医每年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发证机关办理验证手续,逾期不办理者,发证机关有权收缴开业执照或行医证。
第十条 社会办医要改变单位名称、负责人、组织形式、业务范围、行医地点时,应向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
第十一条 行医证不得转让或借用,如遗失或污损应报发证机关注销,并给予补发或换发。户口迁移到外县 (市、区)者,应将证件缴发证机关注销,并换取证明,到新住地区的县 (市、区)卫生局申请领取证件。
第十二条 社会办医歇业时,应办理歇业手续。
个体开业行医人员死亡,由乡 (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收缴行医证,报发证机关注销。
第十三条 个体开业行医不得从事计划生育手术活动。个体开业西医不能带学徒,老中医带学徒不得超过二名,学徒无处方权。
第十四条 社会办医所需药品器材由医药部门供应,享受与国家、集体医疗卫生机构同等待遇。
第十五条 社会办医应认真贯彻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建立健全医疗规章制度,严格技术操作规程,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第十六条 社会办医在诊疗过程中发生重大差错或事故时,应及时主动向当地卫生局报告。卫生局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有关规定予以处理。隐瞒不报告者要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 社会办医应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严禁使用伪、劣、假药品、淘汰药品和其它违禁药品坑害群众。并认真执行医疗收费标准,不得借医行骗,牟取非法收入。
社会办医原则上不准配制加工制剂,对因治疗需要必须配制的特殊品种,应提出处方依据,送县 (市、区)卫生局审核后,报地、市、州卫生局批准,所配制剂不得对外销售。
第十八条 卫生、医药、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机关应保护社会办医的合法医疗活动,维护他们的正常工作秩序。
在国家政策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办医收取费用,对擅自收取费用的,社会办医有权拒付,卫生部门有权予以制止。
第十九条 社会办医必须履行下列职责:
(一)学习和执行国家和方针、法规、政策,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
(二)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加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和卫生宣传等工作。
(三)钻研医疗业务、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做到看病有记录、开药有处方、收入有帐目、疫情有报告。
(四)按批准的业务范围,定点行医,不得随意改变业务科目和扩大业务范围。

(五)参加卫生工作者协会,接受当地医疗卫生单位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条 对认真执行本办法各项规定,在防病治病中取得显著成绩者,应予表扬和鼓励。社会办医人员的技术职称,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医药、公安部门应密切配合,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下列处罚: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非法所得;
(四)责令停业;
(五)扣缴或吊销开业执照或行医证。 以上处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并处。
第二十二条 社会办医人员阻碍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医药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条例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医药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收受贿赂或侵害社会办医合法权益的,有关主管机关应当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工商行政管理,医药、公安等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过去规定与此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1988年7月23日
浅谈如何贯彻实施《法官法》

徐凤林


  《法官法》是一部规范法官行为,提高法官综合素质,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和审判能力建设,促进公正司法,具有中国司法特色的专门法律。《法官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法官队伍建设已经跨入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的轨道,是新世纪中国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笔者在参与执法检查工作中感到,基层法院在贯彻实施《法官法》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个别法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审判作风不严谨,执法办案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办理关系案、人情案问题存在。

  二是法官准入门槛高,法官队伍青黄不接,年龄偏大,办案力量不足问题突出。

  三是办案经费不足,诉讼费下调,制约了法官履行职责。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贯彻落实好《法官法》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力抓好审判作风建设。要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契机,努力提高法官的政治思想水平,司法能力和廉政意识,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法官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对《法官法》的宣传教育与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起来,在审判活动中必须坚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并重、公正与效率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要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搞好法官职业化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审判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做到司法公正,人民满意,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要完善监督机制,保证法官规范、公正、廉洁执法。执法规范、公正、廉洁是法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正视法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要求,加强监督。进一步深化审判公开,加强对容易发生执法不规范、不公正问题的岗位和环节的监督,加强对法官廉洁自律情况的教育和监督。要依照法律建立起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检察院的业务监督和群众的舆论监督机制,重点在内部建立和完善案件听证,案件流程管理,办案质量评查等制度。要进一步规范违法办案责任追究制,以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以司法公信赢得司法权威。

  三要落实相关措施,解决人才短缺、经费不足的问题。公正司法关键在人。要制定解决人才短缺的有效措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人员结构,科学确定审判与司法行政人员比例,使有限的编制真正用在基层,用在办案一线。要在政策范围内合理调剂使用办案力量,招录符合法官条件的人员充实法官队伍,及时解决办案力量短缺的困难,要留住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使法官短缺问题最大限度得到缓解。同时,按照上级确定的原则,必须保证办案经费,保证法院工作和法官履行职责的基本需要。要研究落实好法官福利待遇和审判津贴,调动广大法官的积极性。

  四要强化大局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处理好审判工作与服务中心的关系。不断深化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陪审员制度,发挥速审庭作用,加大调解力度。要认真履行审判职能,与各执法机关搞好沟通配合,畅通诉讼渠道,彻底解决互相推诿问题。要着力解决好农村土地纠纷、轻伤害自诉案件的审理和治安罚款执行不畅的问题,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司法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总量翻番做出积极贡献。

吉林省蛟河市人大法工委主任 徐凤林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对矿山企业审批和发证程序问题的答复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对矿山企业审批和发证程序问题的答复
1993年5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质矿产部:
你部关于请求对矿产资源法第十三条有关矿山企业审批和发证程序进行法律解释的函收悉。经研究,提出以下答复意见:
矿产资源法第三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第十三条规定,“开办国营矿山企业,分别由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国营矿山企业,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对其开采范围、综合利用方案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在批准后根据批准文件颁发采矿许可证;特定矿种的采矿许可证,可以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办的国营矿山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对其开采范围、综合利用方案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在批准后根据批准文件颁发采矿许可证。”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九条还对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法律责任作了规定。根据法律的上述规定,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开办国营矿山企业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前,对其开采范围、综合利用方案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在批准后,根据批准文件颁发采矿许可证,都是依法取得采矿权的必经程序。向国营矿山企业颁发采矿许可证,是对国营矿山企业取得采矿权的确认。国营矿山企业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方为依法取得了采矿权,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必须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此复。